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82章(1 / 2)

加入书签

而江东化了的东吴政权,其性质自然也就遭到了江东士族的影响,日渐趋向保守,满足于限江自保,在后期逐渐退化成为一个半偏安政权。

也就是说,别人打它它反击,小规模出击/帮助盟友不被吞并,以保持自身政权安全都ok。

但是统一?别想了,不可能的,凭什么呢?】

孙权:凭我是你们至尊——!

在继承兄长位置以来,已然目睹过了江东士族脾性的孙权深吸了一口气。

他心底曾经隐隐产生过的担忧,到了最后终于还是成真了。

甚至还是建立在,他自己预设过的解决办法,已然先一步失灵崩溃的前提下。

【江东士族多少年来,一直在当地盘根错节扎根颇深,属于地头蛇一霸,其势力也因为地处相对稳定安全的江东区域,远离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的中原地区,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尽管孙策平定江东时,针对部分对其统治权提出质疑的世家——对,就是陆逊所在的那个陆家——进行了物理意义上的消灭力量。

可是世家的可怕之处就在于,长时间的发展和积蓄,使得其存在着一种名为底蕴的东西。

就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他们有精心培养出的人才,所以当家族式微之后还能有陆逊这样的人物出来重振家门,他们有多年繁衍结交搭建出来的人脉,所以整个陆家依旧是个庞大的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晋衣冠南渡之后,选择以江东地区作为自己的核心所在竟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其在东汉末年,就已然逐渐完成着世家门阀割据地方的一种转变。

还真就是世家吸引世家了可还行。】

……陆逊,说的是陆议吧。

孙权看着那个不算熟悉的名字,脑中自然地将其替换成陆家他所认识的最有才能的那个,可脸上的表情却没什么变化。

陆伯言当然是足够出类拔萃的人才,从单纯才能的方面,孙权也对他挑不出什么毛病。

可是自从他建安八年进入自己麾下以来,孙权始终克制地,堪称谨慎地安排着如何适当地发挥着他的才能。

这不是像磨砺尚未完全成熟的吕蒙那般,想要让他在学习中进一步成长。而是恰恰相反着的,孙权在有意识地控制着他的升官速度和影响范围。

因为陆议的立场,因为陆家的身份。且不论两方之间的流血冲突和矛盾,正如后世人先前所说,江东士族对他政权的参与若是过深,天然就会影响他的目的。

【这些江东士族,以吴四姓为首,既然在江东已经拥有着足够丰厚的利益和影响力,其对北上一统中原的渴求也就无限降低。

一者,是因为北伐要消耗的是他们自身的经济乃至于军事利益,而最大的回报肉眼可见会是属于孙家本身乃至于以下淮泗军阀势力的。北伐所能带回的利益不够巨大。

二者,是因为一旦北伐成功,他们将无法保持着自身在东吴朝廷中的垄断地位,而要和北方士族进行竞争。个人官位仕途会收到严重影响。

三者,若是北伐成功,以中原正统论的观点,东吴的都城也必然要转移到中原地区。原本处于东吴腹地的江东士族,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人丁却无法一并转移,只能从首都地段沦落回原先的乡下地方。

在这样的斟酌之下,江东士族若是支持孙家大规模北伐一统,对他们来说那才叫真的赔本买卖。顶多为了自己家产支持你们孙家人保卫东吴政权,咱们当然选择“限江自保”了!

这其实也是很多南本位政权的通病,是中国古代几l千年来,也就只有朱元璋那么一例,因为多方面因素最终得以由南向北一统天下的一大原因。

说白了,北方政权就算知道会引入南方士人与之竞争,它十有八九也会心甘情愿决定南下统一。

因为多少年来的中原正统论始终在人们的观念里面盘踞着,占据着中原的政权往往都会多出一份心理上的追求,觉得自己身为中原正统,一统天下完全是理所应当要完成的任务。

而南方政权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习惯了,于是在同一方面经常窝着窝着它就偏安一隅不动弹了……】

“和我们的性质不一样。”

诸葛亮看着因为先前刘禅的选择,此时盯着从南向北仅有一例统一中原而发起呆来的刘备摇了摇头。

“那些南方政权,大部分是和东吴一样,主要是领导者因时而起。”

主导他们发展的因素是利益和野心,并不是信仰。所以一旦当欲望得到了初步的满足,其扩张的渴求也就慢慢消退。

“但我们是为了光复汉室。”

他们有信仰。

【总的而言,东吴当时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两难的困境:

不江东化,不得到江东士族的人才补充,它就无力和其余两国竞争。

而江东化,并且彻底江东化,它就会逐渐失去北伐统一的动力,沦为一个偏安割据政权,甚至大权都有可能为世家大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