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22节(1 / 2)

加入书签

两人行至正厅,刚好遇见从内院前来的顾大夫人。

“乖囡回来啦,外头雨大,没有淋着吧?”

顾大夫人爱怜地伸手过来,将梅长君的手牵起。

她面色仍有些疲倦苍白,但眸光明亮,暖意融融,与以往浑浑噩噩的神态完全不同。

梅长君乖巧地应着,悄悄瞥了站在身侧的顾珩一眼。

“母亲……”

他轻轻唤了一声,定定地瞧着顾大夫人的面容,桃花眸中隐有泪光震颤。

“珩儿吃醋了?”

顾大夫人笑语晏晏,用另一只手将顾珩的手牵起,带着他和梅长君一同往厅内走去。

顾珩一瞬不瞬地望着母亲,天生带着风流飒然的眸子此刻安静极了,只有凝滞而卷翘的睫羽微颤。

他牵着她的手轻柔顺从,另一侧的手却用力握起,直至骨节泛白。

有些疼。

……不是梦。

病了数年的母亲真的全然醒了。

他心中喜悦如翻江倒海,唇边的笑涡闪了闪,将目光望向坐于厅中的顾尚书。

“都回来了。”

顾尚书看懂了顾珩眸中的欣喜,笑着点了点头,起身走到夫人身边。

“我做了好些夫人爱吃的菜,许久未下厨,不知可还合夫人的胃口……”

“夫君的手艺自是极好的。”顾大夫人同顾尚书走到主座坐下,“珩儿和乖囡也别傻站着,咱们顾大人难得下厨,快尝尝。”

一场家宴,其乐融融。

梅长君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

顾大夫人一口一个乖囡,生怕她饿着。

顾珩眉目舒展,一边望着母亲,时不时也为梅长君夹上几道菜。

就连平日对儿女不善言辞的顾尚书,也对梅长君笑着说了好些话。

这些日子,梅长君也渐渐习惯了顾府大房的氛围,相处下来确实如同亲人一般。她这几个月的相伴确实起到了稳定顾大夫人情绪的作用,因此顾尚书和顾珩对她的态度也算正常。

但梅长君仍有疑惑。

既然顾大夫人清醒,为何还是将她当作女儿呢?

今日不能煞了风景,等之后再寻个时机问问兄长。

梅长君捧着顾珩递来的酒杯,小口啜饮,视线游移到窗外渐厚的雨幕上。

苍山深处,同样风雨苍黄。

折返回山的裴夕舟换过一身衣物,才去同老国师见礼。

“不知师父骤然留我,所为何事?”

老国师行踪不定,每月仅有几日留在苍山,过往授课、相谈,都是提前定好了日子。

适才老国师叮嘱裴夕舟晚些时候再过来一趟时,一贯和蔼的神情变得有几分严肃,想来是有要紧事。

“你先坐下,听为师细说。”

老国师端坐椅上,抬手指了指放于身前的蒲团,低声道。

裴夕舟应了一声,拂衣而坐。

“裴兄应当同你提起过,为师是缘何远离朝局,只留国师之名,修身修性的。”

“父亲确实说过一些旧事。”裴夕舟回忆道,“七年前,沈首辅初获陛下宠信,在朝中逐渐如日中天,仗着权势做了许多事情。您看不过眼,上谏多次,反而遭到贬斥。”

老国师捋着已经发白的胡须点点头。

“父亲还说,一时的贬斥不算什么,是一年后的那场泼天大案,真正寒了老师的心。”

老国师倚着椅背,目光静静地落在书案上。

良久,他轻叹一声。

“裴兄总说我明辨一世,唯有那一人未曾看清。他还说我偏偏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子,直到科举案后,一切皆明。”

“可我觉得并非我当初看走了眼,许是只要在那高处不胜寒的位子待久了,都会变吧。”

裴夕舟抿唇不语。

老国师退得早,背后又无家族,陛下罕见地念起旧情,并未对其赶尽杀绝,反而保留了国师尊位,处处礼让。数年下来,虽然情谊早已疏离,但总归不似裴王爷这般隔着仇怨。

“本不该同你讲这些……”老国师闭目道,“科举案也早已盖棺定论,可如今有人将旧事重新揭起,为师担忧朝局再乱,波及你父。”

裴夕舟微愣。

“有人想动这个陛下亲许的案子?可即便如此……科举案同父亲有什么关系?他已不涉朝政多年,当时也只是有心无力,无奈旁观而已。”

老国师摇摇头。

“有没有关系,还得看龙椅上那位的心思。”

“自陆经冤死狱中后,接连入狱的数十位朝臣中,又有多少是真正同科举之事有关的呢?”

裴夕舟听明白了老国师话语中潜藏的意思。

“老师您是说,是陛下——”他顿了顿,看着老国师,眸子里蕴着不符合年龄的冷沉,“还请老师告知,如今风声是从何处而起。”

老国师拍了拍他的肩,从袖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