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9节(2 / 3)

加入书签

暂愣了愣,又往桌子上拍了下了几张纸币:“我加钱,你再给我煮一锅。”

金满堂看着满堂的客人,第一次觉得生意太好也是一种负担。

他先朝店里努了努嘴,又指了指忙着炒菜的金冉冉:

“您看看,我这店里实在是忙不过来了,要买粥的话,你明天再来吧。”

今天是店里新增炒菜的第一天,早上金满堂在菜市场采买的时候,因为担心生意不好,所以他都没敢放开了买。

结果中午金冉冉刚把中午他们要吃的回锅肉倒进锅里,就有客人闻着香味来了。

二十块一位的价格实在是便宜,第一位客人只吃了一块回锅肉,立刻就掏出手机给朋友打电话了。

之后事情的进展就有些不受控制了,客人电话打出去还没有五分钟,店里就呼啦啦来了一群人。

金满堂后面也是听客人们闲聊了才弄明白。

这些客人都是在附近一个工地上班的建筑工人。

因为才开工,工地的食堂还没做起来,所以他们一日三餐只能在外面吃。

这条街上的面馆,炒菜馆他们都已经吃过一遍了。

其实昨天他们就发现新开的金家小馆了。

只不过店里只卖粥,对于卖力气的建筑工人来说,吃这个不顶饱,所以他们昨天才没来。

中午进店的第一位客人,原本只是想去金家小馆隔壁吃面的,结果金冉冉炒的回锅肉实在是太香了。

片得薄薄的三线肉,被锅里的温度一激,立刻就打了卷,配上绿油油的蒜苗,黑乎乎的豆豉,闻着就让人流口水。

正好金满堂去打印了小炒二十位的告示,客人觉得这个价格很是实惠,就走进店里消费了。

这喷香的回锅肉一入口,对方就在工友群里吆喝开了,说金家小馆的炒菜既便宜,味道也顶好,比自家婆娘的手艺还好。

这比喻听了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其实对于这些常年在外面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最想念的,就是自家婆娘和老娘做的家常菜。

那些还没有决定想吃什么的工人,一听这话,自然心动,然后就是乌泱泱十几个人,一下子全涌进了金家小馆。

开店之前,金冉冉他们可以没有预想到这个场面,以至于店里的位置根本就不够用了。

好在这些人也不是难相处的人,都不用金满堂招呼,直接就拿了碗从木甑子里打了满满一碗白米饭,或站着或坐着,就这样吃开了。

突如其来的客人,让金冉冉和金满堂忙得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

最后金冉冉把锅铲都快要铲冒烟了,才勉强把客人盘子里的菜续上。

这一中午,不知道客人们宣传得好,还是他们狼吞虎咽的吃香让人看着就馋,总之到店里来吃饭的客人是真不少。

金满堂买来准备用一天的食材,最后是卖得一点都不剩了,就连早上用剩下的土豆都用光了。

满满一大桶的紫菜蛋花汤,最后也是一点都没有剩。

其中有不少客人,吃完饭后还问金冉冉晚上有些什么菜。

金冉冉说不确定,等会儿买到什么菜就做什么菜。

好不容易把最后一位客人送走后,金冉冉直接瘫坐在凳子上,是累得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了。

金满堂心疼女儿,也没打扰她,拿着钱去隔壁买了两碗牛肉面过来。

看着女儿汗湿的头发,金满堂当即道:“等会儿我去买菜的时候,顺便就把空调买了。”

其他人光是在店里吃饭,就觉得热的不行了,金冉冉整整一个中午,都守在燃气灶前炒菜了,那就更别提了。

没见她光是冰水都喝了整整三杯嘛。

金满堂盘算着他们现在他们手里的钱,买台空调肯定是够了,至于三轮车,等两天再买就是了。

想到客人们的抱怨,金冉冉也没说什么,只是十分疲惫地点了点头。

想着晚上的生意,金满堂又道:“等会儿我让你母亲过来帮你切菜。”

原本金冉冉想拒绝,但是想到中午他们两人忙得脚不沾地的样子,还是点了点头。

冉锦和的厨艺虽然比不上女儿,但是她娘家到底是开酒楼的,从小就跟着父兄切菜玩,刀工还是可以的。

当然了,金满堂也不用专门回家一趟,有了手机这么方便的东西了,他只用给李倩倩打个电话就行。

听说店里忙不过来,冉锦和当即就丢下了做了一半的手工活。

因为冉锦和怕摔,至今没有学会骑电动车,所以还得麻烦马桂香送她。

有了冉锦和后,金冉冉吃了面后就能安心的趴在桌子上休息了。

中途金冉冉只在金满堂买了菜和空调回来的时候,短暂的清醒了一会儿。

交代完菜要怎么处理后,金冉冉就又困倦地闭上了眼睛。

冉锦和看着女儿别扭地睡姿,扭头对金满堂说道:“你去买一张折叠躺椅,好让女儿能睡得舒服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